首頁 | 客服中心 | 地圖導覽 | 會員管理

諾貝爾獎的常勝軍

和其他的世界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EDC)國家比較起來,澳洲的菁英學子特別著重生物科學的研究發展。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稱得上是世界級的冠軍科學家。他們的研究結果,對地球上每一個角落的人類生活都產生重大的影響,從原子吸收分光鏡(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e)到塑膠貨幣,從基因學(Gene shears)到盤尼西林的發明,澳洲的科學家為全體人類的生活進步創下了不可抹滅的功績。

葛蘭姆克拉克(Graham Clarke)教授發明一種喚醒重度聽障者聽覺神經的電子耳裝置。一個服務澳大利亞薄膜及生物科技研究中心(Australia Membrane and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的科學家團隊,建立了一種附有分子大小組件的儀器,這種技術最初只是應用在極端敏感的生物感應器上,但目前已廣為應用。

澳洲的創舉中有部分與科技關連性低,卻與人性密切相關。已故的福瑞德•哈洛斯(Fred Hollows)博士發展出廉價的角膜移植法,以治療開發中國家常見的失明症。這項工作由他遺孀所領導的基金至今仍持續進行著。

至少有八位澳籍人士曾榮獲諾貝爾獎,其中有七位是科學家,以一個僅擁有兩千萬人口的國家而言,這應該是一項令人驕傲的記錄。最早在科學成就上獲得諾貝爾獎榮耀的是威廉布瑞格爵士(Sir William Bragg)以及他的兒子威廉勞倫斯(William Lawrence)。父子二人因為建立水晶結構的X光分析科學理論,而在一九一五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勞倫斯年僅二十五歲,他也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

以後的八十多年歲月中,許多傑出的澳洲人相繼因其智識上的成就,而獲得世界級獎項的認同。澳洲人不僅在科學上的成就為世人認同,一九七三年澳洲小說家派崔克懷特(Patrick White)獲頒諾貝爾文學獎。他的八本小說作品被公認提供世人另一種獨特的觀點來深入探討澳洲人的性格。

霍華德福羅瑞(Howard Florey),因為研發出世上第一種抗生素─盤尼西林,而於一九四五年時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福羅瑞和他的工作夥伴─爾尼斯特錢恩(Earnest Chain)一同發現了從特異青黴茵中萃取盤尼西林的方法,盤尼西林的元素是亞歷山大佛來明爵士在一九二八年發現的。此項研究結果使得盤尼西林日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得以大生產,拯救了世界上數以百萬人的性命。

在布瑞格父子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之後,約翰康佛思公爵(Sir John Cornforth)於一九七五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此獎項是對他在酵素的立體化學上的研究成果表示肯定,而酵素正是建構所有生命過程的催化劑。

其他桂冠級的澳洲傑出科學家,也幾乎都出身於生化界。例如在一九六O年得獎的馬克法蘭柏那(Macfarlane Burnet)因其在人體免疫系統上的成就而獲獎。柏那早期所做的病毒影響細菌細胞的研究,對日後的基因工程革命佔有重要的地位。

約翰艾克勒斯爵士(Sir John Eccles)專研中樞神經系統,其針對神經刺激的化學傳導方面的研究成果,讓他獲頒1962年諾貝爾醫學獎。

澳洲在醫學研究方面的世界領先傳統風範依舊持續著。彼得朵合第博士(Dr Peter Doherty),於一九九六年因為他在免疫學上的成就而獲獎。

貝利馬歇爾教授(Professor Barry Marshall)羅賓華倫博士(Dr. J. Robin Warren)是2005年最新任的澳籍諾貝爾得主。兩位醫學專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並確定它是導致胃炎,胃潰瘍及十二脂腸潰瘍的元兇。兩位都是澳洲土生土長的科學家,攜手締造消化醫學界近數十年來最重大的發現。